核心提示
8月7日,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各中级法院院长、政治部主任、办公室主任,部分基层法院院长和省法院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发表了题为《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开创全省法院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张立勇要求全省法院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并从12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进全省法院思想大解放。本报对此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司法制度
问题:如何在认识西方司法制度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吸收、应用人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包括学习借鉴西方法治观念和司法制度建设方面好的经验,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客观需要。但在学习借鉴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法制建设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一味崇拜。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司法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司法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基础决定的。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对西方司法制度的盲目崇拜,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关键词:审判独立
问题:如何在把握审判独立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依法独立审判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的重要原则,但审判独立绝不是审判孤立,绝不意味着不要党的领导、不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我国的审判独立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基础之上的,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国家以三权分立为政治和理论基础的司法独立。解放思想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错误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院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工作的监督。
关键词:服务大局
问题:如何在审判工作服务大局的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实践中一些同志认为,只要依照法律条文的规定把案件办结了,就算完成了审判任务,只知片面机械地适用法条,不注意全面理解和把握法律的精神和灵魂;只求办案的法律效果,不注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只从法院自身考虑问题,不注意服务和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就是要摒弃在适用法律上的机械法条主义,做到法在心中,而不是法条在心中,全面把握法律的精髓和立法的本意;就是要摒弃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的错误观念,自觉把法院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就是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关键词:工作标准
问题:如何在确立法院工作标准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当前法院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百姓对法院工作还有许多不满意之处,认为案件办得不公,不断申诉、上访,而有的法院和法官却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公正司法的。这种落差归根到底在于没有正确确立衡量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解放思想就是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法院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就是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人民意愿,坚持司法为民、维护人民利益,推进司法民主、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确保司法廉洁,赢得人民信任。
关键词:审判公开
问题:如何在推进审判公开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在落实审判公开问题上,有些同志对审判公开缩手缩脚,怕公开后会出事儿、会出丑;有些同志片面强调审判工作的特殊性,自觉不自觉地把法院和社会隔离起来,甚至搞神秘化;有些同志对审判公开抱有抵触情绪,搞暗箱操作。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这种司法神秘主义和孤立主义观念,大力推进审判公开,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就是要实行阳光审判,最大限度地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关键词:审判模式
问题:如何在适用什么样的审判模式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各级法院开始积极探索审判方式改革,强调司法的消极中立,淡化法院职权,审判模式从“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虽然这些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仍存在着忽视国情、脱离群众等问题。解放思想就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改革过分强调当事人主义、坐堂问案的审判模式,将必要的当事人主义和适当的职权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要积极履行审判职责,正确处理当事人举证和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关系,尤其是对法律知识欠缺的当事人,要加强释明、引导和提示,做好判前释法和判后答疑,尽力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
关键词:调判关系
问题:如何在处理调判关系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有的同志认为做调解工作费时费心费力,周期长、见效慢、效率低,往往不愿多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有的同志认为案情复杂、双方当事人矛盾尖锐,怕调解不好,引火上身,因而回避问题、简单下判、矛盾上交;有的同志裁决虽然正确,但是工作方法简单,不愿意多作明法释理工作,造成当事人不理解、不服判,到处上访喊冤。解放思想就是要改变这种重判决、轻调解的思想倾向,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调解范围,努力创新调解方法,真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关键词:法理与情理
问题:如何在把握法理与情理关系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一些法官片面理解“法不容情”,在审判过程中不考虑民情民意,不顾及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没有同情心、怜悯心,完全是一个冷冰冰的执法机器,这不符合党的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法律是严肃的,法律也是有情的。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对情与法关系的片面理解,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善良和良知办理案件;就是要落实司法便民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打官司难、申诉难、执行难的问题;就是要积极实施司法救助,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
关键词:群众路线
问题:在新时期,法官还要不要在深入实际走群众路线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法官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进行调查研究,不倾听群众的呼声,这种理念导致裁判结果往往脱离实际情况,难以让群众信服,从而产生了一大批涉诉上访案件。解放思想就是要改变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作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把法庭开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去。
关键词:队伍建设
问题:如何在抓班子带队伍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对于法院系统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我们往往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严查处甚至一味“护短”、包庇纵容,结果是教育不力、防范不严,导致少数法官徇私枉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解放思想就是要纠正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护短”思想,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防范、从严查处,特别是对严重败坏法院声誉、损害法官形象的极少数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去,绝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关键词:重视效果
问题:如何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读:长期以来,我们在总结成绩、评价工作、考核和使用干部的时候,往往以办案数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审判工作只看数量不重质量,只讲结果不顾效果,只管案结不求事了的倾向。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这种不能全面反映审判成果的司法政绩观,树立质量与数量并重、结果与效果并重、案结与事了并重的司法政绩观。在此基础上,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管理考核机制。
关键词:转变作风
问题:如何在法官高人一等、具有天然特权的固有观念上解放思想?
解读:有些同志认为自己一穿上法袍、一坐上法椅就高人一等了,对待当事人态度生硬、蛮横、冷漠、烦躁。人民法官不是高人一等、具有特权的官僚,而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卫士。解放思想就是要纠正冷、横、硬、推的封建衙门作风,实行文明司法、温情司法、和谐司法;就是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护民的理念,树立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来源:今日安报)